top of page
Writer's pictureCHIAKI

終於能用了—Sony α7R III 快速上手心得

購買理由

我(曾經)是一個α7R II和α7 II的用戶。不過我對Sony的這些機型實在是有太多太多的抱怨,已至於這一年基本上沒寫過任何有關於E卡口機身的一切心得分享。在α9和α7R III橫空出世之前,讓我購買全幅E卡口機身的衝動,除了優秀的鏡頭群和像素高之外大概也沒有別的了:經常讓我吃X的操作感、無法忍受的握持感、繁瑣的菜單、頻繁的出bug、貧弱的電池續航等問題,E卡口相機實在是一次又一次地傷透了我的心。這次的α7R III,倒是讓我感覺到了Sony願意聆聽用戶的誠意。所以我選擇購買了這台相機。


關於外觀

a7R III的外觀簡單來說大概就是融合了a9和a7R II的特徵。它沒有a9在機身左上方那個方便的轉盤,但是卻繼承了搖桿、大滾輪、肥厚的按鍵等多項優秀的改進。從遠處看過來,可能更會覺得這是一台a7R II多過於a9,但是一拿起來,你就會知道這足夠分量的機身絕對不是a7R II那玩意兒。



機身的屏幕支持和全系列機身一樣的翻轉程度,也就是說能tilt,但還是無法像α99那樣flip。說實話用過80D這些機身之後,還真覺得Sony這樣設計有點過於保守了。更搞笑的是,在α7R III上的這塊和α9一樣的觸屏基本上功能是屬於半殘的。為什麼我會這麼說,是因為這塊觸屏不支持在回放下pinch to zoom、不支持在拍照下touch to focus、不支持在菜單下使用、更不支持讓用戶自由定制觸摸功能。這讓許多本來觸屏能帶來的便捷功能變得毫無用武之地。更噁心的是,用手指在眼睛在看取景器時拖動對焦點的功能也很雞肋:時滯實在令人髮指,連Fujifilm X-E3都不如。這導致了我在這幾天內使用觸屏基本上只象徵性地用手指雙擊屏幕放大圖片。其他時間我還是習慣用機身上的按鍵來進行放大和其他動作。




讓我感到最欣慰的,其實是變得稍微厚一點的機身設計。其實我對α7系列機身要求也沒有太多了,只希望讓手稍微偏大的我能夠握的舒服一些。因為我習慣性用ZA、GM系列鏡頭,α7R II對我來說還是有點偏小了,我一直很期待α7R III能夠有α9的握持感,而我認為Sony算是差不多做到了。除了快門的位置稍稍提高了、按鈕的質感也不太一樣了、連小指都沒那麼容易懸空了,真的是太棒嚕。


關於對焦系統與響應速度

我需要向Sony道歉。我不應該小看這群工科男女的研發能力。


我一直認為α7R II的對焦系統是渣(對我來說)。再多人去吹捧它,我一直都覺得它不適合我拍照的pace。我甚至認為α7R II的對焦速度和α7 II沒太大區別。但是α7R III讓我對這399點的相位對焦系統有了很大的改觀。這次的提升雖然只增加了一般大家認知裡精度更高的反差對焦點,而沒有提升相位的點數,但是更好的算法在我用起來效果是顯而易見的。最明顯和α7R II的對焦速度拉開差距的鏡頭應該屬GM系列和新出的FE 24-105mm F4 G OSS莫屬了。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到台灣小惡魔的評測裡看視頻,看看具體的差距到底在哪裡。或許有人還會覺得差距不大,但對我個人來說是很明顯的。


(α7R II / FE 85mm F1.4 GM)


(α7R II / FE 85mm F1.4 GM)


(α7R II / FE 85mm F1.4 GM)


不但原生對焦系統有巨大的改善,轉接後的自動對焦也獲得了不少提升。α7R III在接MC-11轉接環使用我的EF 35mm F1.4 L II USM鏡頭的時候是支持AF-C眼控對焦的。像原生鏡頭一樣"幾乎"滿屏地追著眼睛跑,非常有意思。唯一的缺憾就是精度在暗光和連拍的情況下會下降,而MC-11又是沒辦法機內調焦的,讓我有點頭痛。我目前只使用過上述的Canon 35mm與Sigma的85mm F1.4 DG HSM [ART]和Tamron SP 15-30mm F2.8 Di VC USD測試,感覺對焦速度還OK,我主觀認為沒有佳能機身上快,至於"能不能用",就見仁見智了。



讓我覺得Sony徹底洗心革面的一個改變​​是α7R III更符合單反用戶要求的響應速度。雖然還沒有像我以前的D810和5D、1D系列那麼快,但是看在這台有碩大的4200萬像素的份上,比α7R II好就已經讓我謝天謝地了。不只是回放和放大的速度變快,開機速度也有明顯的進步。不過換顆電池就拖長開機速度的老毛病還是沒改掉,希望下一代能徹底沒有這個問題。



標稱-3EV的最低對焦亮度,我在這短時間內用起來覺得不算吹牛,自動對焦​​在低光下確實有比α7R II來的更乾脆,用原生鏡頭的話精度也沒有太大問題。不過有一點其實很耐人尋味,那就是它和α7R II一樣,AF-C的時候會比AF-S合焦來的更快。這個狀況最明顯的就是FE 85mm F1.4 GM這顆鏡頭下的對焦表現了。就算只是單次按一下,用AF-C不知道為什麼就會快很多,不像AF-S一樣還會來回拉一下再合焦。這樣明顯的算法區別,官方還沒有出來解釋一下,簡直了。所以推薦大家都試試看這兩台的AF-C對焦速度,絕對有驚喜啊。







Sony的老毛病、人性化和不人性化的一面

實在不想再老生常談地罵Sony的菜單界面了。不過... 這次雖然有改進到用上和α6500與α9一樣有彩色菜單,但是每一代都增加了不少的功能,還是容易讓人眼花繚亂。說實話,剛拿到α7R III的時候,我這個α7R II用戶也是摸索了一段時間才設定好我的各種快捷鍵。不人性化的地方還包括它有些菜單裡的功能會給你直接灰掉,然後還不告訴你為什麼不能選它,頭一天讓我整個人黑人問號。相對的,人性化的Sony也在α7R III上看得到了。FZ1000這顆超大的電池帶來的改進是明顯的。以前我用α7R II只能拍350~400張的場景,用α7R III能拍到800~1000張了,雖然和單反比還是有差距,不過比起上一代來說是堪稱佛心般的升級啊!





我曾經告訴我一個網友說,如果Sony能在高像素機身上加上搖桿和触屏我就買了。而這次α7R III做到了,所以我買了。搖桿其實沒有什麼好說的,不過我總覺得Sony這個的反應速度還是有點慢半拍,手感倒是不差。α7R III的按鍵佈局與α9差不多,熟悉α9的人用起來絕對不是問題。α7R II的用戶升級的話,需要熟悉的時間也不算長。犧牲掉現在搖杆位置的那個AE Lock改移到上面我也覺得足夠合理。 AF-On按起來也很紮實,讓人可以產生信賴感。


關於畫質

蘭拓和DxO Mark的數據顯示,α7R III的畫質是比α7R II是要好上那麼一丟丟的。對於我這個不常下重手、不玩HDR、也不常玩棚拍的我來說,這個畫質提升其實我肉眼沒看到太多。我作為一個業餘買家,看到的還是一樣爆棚的銳度、和還是一樣驚人的動態範圍。


因為我只用了4天,無法給大家提供太多的資訊,建議大家如果對科學畫質有興趣的話去看評測,應該會收益良多。



要不是我已經習慣了D810和α7R II那樣的細節,我絕對會被α7R III給震撼到。無低通濾鏡所帶來的銳度增加在這樣高像素的傳感器上是很容易看見的。相比我之前用的5D Mark III... 唉,不多說了。但要說和D810有什麼明顯的差距,我認為在動態範圍上和銳度上其實用戶除非放大超級細來看,很難分出個高下。





我已經盡量不要傷細節地縮圖了。但這種細節比較多的樹林環境裡紋理還是太複雜了,感覺我很對不起α7R III,不過也沒辦法了。這些圖片都是我跨年期間上阿里山爬山所拍的一些旅遊圖。阿里山是台灣中南部僅剩空氣質量不錯的觀光景點之一了,推薦各位有空的時候來我們台灣走走哈。不一定要看日出,但是爬爬山對身體好嘛。




關於高感

得益於低光下對焦速度較為良好,我也稍微鼓起勇氣縮小了鏡頭光圈增加銳度,並挑戰了一下α7R III的高ISO畫質表現。總的來說,我認為我是可以用到6400以上的。


這是一張ISO飆到10000的圖。一般只拍人像的我,我的後期功力比很多大師來說實在是差遠了...... 我試著盡量保留細節,少點降噪,能夠做到這樣對我來說已經算"能看"了。不知道各位是不是覺得噪點還是太多?



這兩張則是分別在ISO 5000,以及在ISO 6400後期強行提亮的場景。可以看見室內在提亮後並沒有出現彩色噪點,表現還算讓我滿意。因為紅色的窗簾照應到房間裡有種偏紅的傾向,個人因為在當場,可以判斷這不是提亮後出現的偏色行為。所以α7R III讓我覺得,好啊。


總結

這是第一台讓我覺得可以和單反較勁還不輸陣的Sony相機。α7R III不但保持了微單更輕便的優勢,還有變態的畫質、改進的對焦系統、良好的手感、更穩定不崩的系統,這些都是相對α7R II帶來的巨大提升。




若要說把科技推向未來,α7R III或許沒有當年α7R II出來的那麼震撼。在tick tock的這種順序中,這台是屬於tock的產品,也就是作為上一代產品的改進版、更完整化的機身。個人作為α7R II用戶,覺得這台非常值得我升級,因為它解決了我當年所遇到的各種疑難雜症。不過如果對α7R II本來就沒有太多操作上的怨言的朋友,或許就沒那麼推薦升級了。其他α7系列產品的用戶,你還在等什麼?快升級啊!


因為個人不拍體育,不敢對α9系列討論太多。那個機身手感和對焦系統是真的棒,但是推薦希望有高像素的用戶堅定地購買α7R III,也不會後悔的!


期待過了半年~一年再和大家分享更多心得。


優點

1、細節爆棚、動態範圍有進步的4200萬CMOS傳感器

2、系列作中最好的操作感與握持感

3、快門聲比起上一代來說非常好聽

4、雙卡槽

5、新電池,續航槓槓的


缺點

1、閹割了APP下載功能

2、觸屏操作如同半殘品

3、圖片放大速度還可以再快一點

4、連拍情況下,AF-C的眼控對焦容易對跑掉

5、菜單非常繁瑣




FIN.

0 comments

Коментарі


bottom of page